(忽然之間,我想寫一個小小的題目……)
現在還時興貼紙收集簿嗎?
那童年的貼紙收集簿,依然擺在我小房間書櫃上伸手可及之處。
我第一本貼紙收集簿,有著活頁圈是藍紫方格背的俏皮Snoopy收集簿,包括在文具組合裡的耶誕禮物。那晚拆開禮物,竟是夢想已久的貼紙收集簿,寫到這,我竟然還能記起如此瑣碎,當晚的表演、我的澎裙裝扮及文具組外觀仍能鮮明呈現。第二本是去海洋館玩大人買給我的紀念品,亮黃色封面上魚群悠游、材質及反光度特殊,還有一本,也是Snoopy而較為陳舊,是哥留在我這裡的貼紙收集簿。
貼紙簿的好處是重複撕取並排列,小朋友們可以欣賞對方的收藏、互換有無。而,並不像當時同齡的小女孩給人喜歡夢幻精美的黏貼,我的小冊內總是些怪裡怪氣搞笑性強的貼紙,記得小學自然有觀察同學「性狀」的課程嗎?舌頭可不可捲起、經典的「拇指彎」、「拇指直」等深色直方塊貼紙就會出現在我的簿子裡面。此外還有乳製品上的「牛牛貼紙」半圓型鮮乳標章、新襪上撕除的標籤、麥當當的特價組合貼紙(汗)、監察院貼紙等紀念物,比較普通則是小六風靡同學的閃亮皮卡丘。而我哥的貼紙簿,有小虎隊、漫畫人物郵票型貼紙,甚至還有愛到最高點心中有國旗呢!
長大以後收集簿自然而然消失其作用,在小房間書櫃上伸手可及之處長期休憩。偶有買的貼紙,是購買信紙之附送的。因我國中後開始有親筆書寫給同學所謂「條條」的習慣,壓平摺好信紙,以一枚心意封起,雖沒有密封作用卻含一種情趣。「love, good luck & just for you」我想,是喜歡寫條條給好姊妹共同的記憶。
※
這些年我有個磁碟資料夾,專門裝著喜歡的各種方塊狀圖形,似乎承襲著童年習慣再進化成我的虛擬收集。剛開始建置各網時造訪網站流行交換貼紙,也第一次在小畫家動手作過一組三式貼紙。一段以原始碼和檔案拼湊的你來我往。
88*31 當時網站們最常出現的尺寸
125*20 狹長型
32*32 以及同盟連結網常用正方小貼紙
從那時起我養成會去留意網主貼紙的設計,在小小範圍能塞下天馬行空的創意。部落格時代出現以後,網頁邊邊有更迷你的文字小貼紙出現。這次動手玩,不再以小畫家而是以前沒有的「產生器網站 」製造自己的blog身份,通常以80*15為主的文字辨識。
曾做好留待用的部落格貼紙,滑鼠移到下列程式碼可全選^^
並搜尋袖珍可愛的品牌意象,譬如:
其實虛擬貼紙已沒有固定的大小,表達不論是自我定位、或者認同宣告、語言國籍、網頁標準、協力廠商、優格評鑑、串連發聲,或單純的尋求個人滿足,總之,我很喜歡看各式各色設計趣味的小貼紙,已是種無法戒掉的特殊愛好。
只是還是想當和重要的好友以鍵盤敲擊通聯,也親自做一種「love, good luck & just for you」的數位貼紙,傳遞一成不變的字體之際,加點貼紙表露的童真心意……